我的个人工作总结从出事的乐视到成功的小米社会中有何不同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社会里,我曾经深入探讨了两家科技互联网巨头的故事。一边是乐视,一度风光无限,现在却陷入困境;一边是小米,从起步时的默默无闻,到如今成为首家同股不同权上市企业,成为了科技互联网领域的新贵。
我与高派信息CEO余德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余德认为,小米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预期之中的结果。相比之下,乐视的事业受挫则让人意外,但这并不意味着乐视就注定失败。贾跃亭和他的团队依然有可能卷土重来,特别是在汽车领域,他们或许能找到新的生机。
关于小米IPO破发的情况,我们必须承认市场环境不佳,这对任何公司都是一个考验。而小米能够顺利上市,并获得239.7亿港元净融资,是其战略布局得当的一部分。此前的小米曾经估值过高,最终稳落于543亿美元左右,其国际化进程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即使面临国内经济下行周期、中美贸易战等挑战,小米依然选择了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
尽管初次破发,但这一现象并不会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命运。大型企业最终走向成功还是看它们坚持下去的是什么样的策略。在雷军公开信中,他描绘了未来小米蓝图:争取进入全球智能手机前三名,同时计划拓展更多千亿级市场,加速国际化过程,以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一半。这一切听起来宏伟而充满希望。
然而,当我们回望过去,不禁会思考,小米和乐视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小米能取得如此辉煌,而乐视却遭遇逆境?
我尝试将这些问题带给地歌网吴筱凤,与她进行了一番探讨。她提出了几个观点:首先,从估值角度分析,小米IPO体验了一波三折,从1200亿美元降至543亿美元,这反映出市场对于风险评估更加严格。此外,由于证监会提出84条疑问导致CDR发行被暂停,以及后续股价表现,她认为这是正常情况下的调整,因为即便开盘破发,也只跌幅微弱。
作为一项创新性的IPO,本身意义重大,它为公司提供了大量资金,并允许优先股股东退出,为员工解放提供保障。不过,对于是否选择在当前形势下上市,还需考虑多种因素,比如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
最后,我询问余德对于小 米模式的看法。他指出,小 米虽然起源于硬件制造,但不断向互联网靠拢。八年间,小 米发展迅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利润率较低、市场竞争激烈等。他还提到了雷军所说的“铁人三项”概念,即智能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服务,其中智能硬件仍是最强劲部门。但实际上,这些概念之间存在差异,而且距离完成度还有很远。这让我开始质疑,大量投资者追求的是哪一种模式,以及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总结来说,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每个公司都有其独特性。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路线,不断适应变化,无论是在创造奇迹还是克服困难,都有一定的可能性。而对于那些想要加入这一浪潮的人们,则需要细心观察,看清楚哪些项目真正具有潜力,以及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自主性与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