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光影的梦想新手摄影师是否该迈向全画幅之旅

追逐光影的梦想新手摄影师是否该迈向全画幅之旅

在我们探索摄影艺术的道路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小编深思熟虑后,认为可换镜头相机发展方向是“微单”和“全画幅”。前者无需多言,佳能、尼康等厂商已经用实际行动为大家指明了方向。那么新手特别是非专业用户,是不是一定要选全画幅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全画幅。通常所说的“全画幅”特指“35mm全画幅”,即感光元件的尺寸约为36mm×24mm。与之相对的是,“非全幅”通常代表APS-C、4/3英寸、1英寸等尺寸较小的规格。

那么,全画幅到底哪里不一样?视角、景深、分辨率和信噪比都是由感光元件与镜头共同决定的。如果抛开镜头谈感光元件的话,我们只能得到:相同技术水平下,感光元件尺寸越大成本越高,但也意味着其在理论上的性能上限更高的一般结论。在今天,这种情况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因为他们主要是在各种屏幕上观看照片,这让我们可以暂时忽略像素与分辨率影响。

理论上,非全幅相机可以通过搭配特定镜头获得与全画幅相机相当甚至更好的视角和景深效果。但现实中,即使存在这样的产品,也需要付出更多代价——以最平常见于市场中的50mm F1.8镜头为例,在APS-C系统中想要达到相同效果,就需要使用35mm F1.2,而M4/3系统则可能还需要25mm F0.95这样的超广角快门速度巨大的镜头。而且,每次升级都意味着又要增加预算。

如果要求放低一些,只要求视角接近,那么非全幅相机还是比较容易实现,而且在远摄方面有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对日常拍摄而言,我们可以粗略概括为,全画框架具备更强的人工智能虚化能力以及更好的信号噪比,而非完整框架则更加轻便且易于远程控制。

至于说到重量问题,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只是保持视角一致的情况下,非完整框架确实会在体积大小及重量上有一些优势。但2020年之后,一些新的产品设计让选择完整框架也不再是一个沉重的问题。例如索尼α7C,它拥有5轴稳定器并带有电子取景器和大容量电池,同时只有509克左右;佳能RF 24-105/4-7.1 IS STM只是一个典型的小巧但功能齐备的大容量标准焦距套装,其体积约76.6毫米×88.8毫米,并仅重395克;而尼康Z 24-50/4-6.3宽端仅相当于APS-C或M4/3系统下的16毫米F2.8或12毫米F2,而收纳长度仅51毫米,对应200g左右。

最后,小编给出的建议是,如果你对拍照充满热情,并希望能够持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最好还是考虑直接选择一款完整图形相机。这一点虽然听起来有些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它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成熟且广泛接受的心理支持网络,以及将来升级换装时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此外,由于手机视频设备快速发展,可以用它替代许多场合,用得愈久愈显然完全图形视频设备是一项投资,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由于其寿命较短,将来的维护费用也可能不可预测。此外,当你开始涉足这条路线时,你将发现自己被吸引进入一个充满创意激情的地方,其中每一步都是学习过程,每个点击都是美丽瞬间记录下来的证据。不管何种方式,都请勇敢地踏出那一步去追逐你的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