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天文台激光测距望远镜启航新篇章科研进展引领时代潮流

骊山天文台激光测距望远镜启航新篇章科研进展引领时代潮流

12月4日,国家授时中心的1.05米激光测距望远镜升级改造项目圆满完成验收。这个项目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国家授时中心在骊山天文观测站建设了一台口径为1.05米的反射式天文光学望远镜。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任务的需求增加,国家授时中心决定对这台望远镜进行提升改造,使其能够具备激光测距观测卫星的能力,同时兼顾光学CCD成像天文观测、激光时间同步观测和多功能望远镜。

经过中国科学院修购项目的大力支持,国家授时中心启动了该望远镜的升级改造工作。在利用原有望远镜、机房和基墩的情况下,建成了骊山1.05米激光测距观測站。这次改造不仅提升了科技水平,也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为深空探索、空间碎片定位、北斗和GNSS精确定轨以及UT1等参数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今年9月起,该望远镜开始进行常规卫星激光测距,并且已经实现低、中、高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天候激光测距。其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别,对于激动力学卫星(LAGEOS)的精度可达到小于1厘米,对于导航卫星(包括北斗卫星、Galileo卫星和GLONASS衛星)的精度约为2~3厘米。

此外,该装置将参与大型光学陀螺世界时安全实时计量专项,以开展UT1及VLBI/iGMAS/SLR并址觀測與連接研究工作。此外,它还将进行天球時空基準研究,为实现更高层次科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该装置已向国际组织提交加入国际激动力网服务组织申请,与其他机构联合参与国际联測工作,为维护国际地球自转参数与国際天球参考系做出贡献。这标志着骊山天文台在科研进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不仅加强了国内外合作,还推动了全球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