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云委员以科技金融发展支持新质生产力形成

范小云委员以科技金融发展支持新质生产力形成

范小云委员:以科技金融发展支持新质生产力形成 “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金融具有加速器功能,科技金融通过为创新企业和新质生产力产业提供金融资源支持,推动创新能力的发挥,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范小云表示,从现实发展状况看,我国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初创型科技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题,创新链与资金链之间的卡点堵点较多,我国的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尚存在短板。 据范小云介绍,在金融体系结构方面,商业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因风险偏好的不对称导致科创企业所需的耐心资本、早期资本、社会资本和循环资本供给不足。虽然我国银行主导的科技金融供给做出一些探索,但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可持续性不强,支持科技创新的风控体系也亟待完善。 在金融机构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金融机构具有强烈的国有所有制偏好,抑制了对作为创新主力军的民营科创企业的融资供给。国有资本即使参与创投活动,但也采取更趋于风险回避的投资态度。在金融监管偏好上,缺乏对科创企业科技属性的考虑以及创新增长所具特殊风险的容忍。 政策安排上,科技金融在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不同类型政策工具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政策协同。金融部门与科技部门沟通不够。政府战略导向作用与金融的市场化功能有效结合尚显不足,缺乏多目标约束下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设计。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目前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货币政策工具仅有期限为1年的科技创新再,对于货币政策能否常态化支持科技创新及相应的支持机制尚不清晰。 在企业价值认识方面,对科创企业的价值认识仍停留于传统工业化社会的认知模式。在数智时代,关键性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对于科创企业价值影响巨大,科创企业无形资产和组织资本更加密集。传统依赖资产负债表方法无法充分准确地反映这类企业的价值。 对此,范小云监护仪,首先要依据“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多方共建”的原则,合理确定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和市场失效领域的积极作用,重点是构建服务链,以高效的服务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精准融合。包括建设统一开放的技术转移平台,培养专业技术转移人才、强化信息共享和技术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服务。 其次,优化金融供给,发展全链条全流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整合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创投基金等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特点,做到短板互补,优势共赢,推动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成立融资联盟,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立体化、接力式金融支持。创新服务产品,坚持风险定价原理,采取更灵活的利率定价和利息还付方式。 第三,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营造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金融生态。面对复杂多变的科技创新路径选择与高技术门槛,需建立基于大数据和情报分析的科技创新智能评估体系,加快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风险评估、防控和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的评估和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科技市场、产权市场的创新服务功能,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 最后,还要转变金融思维,由风险规避转为风险管理;抓紧突破估值理论和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