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兀人良摄影全画幅相机之旅
在探索可换镜头相机的世界时,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问题:新手用户是否需要选择全画幅相机?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对视角、景深、分辨率和信噪比等多个方面的考量。今天,我们将一起揭开全画幅相机背后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为何成为许多摄影爱好者心中的宝贝。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全画幅”。在摄影术语中,“全画幅”指的是35mm 全画幅,也就是感光元件的尺寸约为36mm×24mm。这一标准虽然称为“全”,但并非所有售出的相机都使用最大的感光元件,比如44×33 和645 画面的更大尺寸也存在于市场上。
那么,全画幅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从理论上讲,全画幅与其它规格相比,其视角较小,景深更深,而分辨率和信噪比则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而得到提升。在观看照片的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高像素手机屏幕,也无法完全体现出每一颗像素带来的差异。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太过担忧分辨率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尽管非全图像传感器(APS-C、4/3英寸等)可以通过特定镜头获得与全图像传感器类似的视角和景深,但这往往伴随着成本上的巨大增加——例如,将要达到相同效果的50mm F1.8镜头,就必须搭配APS-C系统中的35mm F1.2或者M4/3系统中的25mm F0.95,这种代价对于许多新手来说显然不切实际。
如果我们要求稍微降低标准,只要求视角接近,那么非满帧相机会更加容易实现,而且在远距离拍摄方面还能展现出优势。不过,对于日常拍照来说,可以粗略概括说,全图像传感器拥有更强烈的虚化效果以及更好的信噪比,而非满帧则在追求轻便性时表现得更加灵活。
至于话题提到的关于“沉重”的观点,在过去确实如此。但是在2020年之后,一些创新产品让选择任何一种规格都能保持轻便成为可能。例如索尼α7C这样的产品,它具有5轴防抖功能,并且能够提供电子取景器和大容量电池,同时仅重509克,与主流APS-C微单同级别;佳能RF 24-105/4-7.1 IS STM或尼康Z 24-50/4-6.3这样的标准变焦镜头,无论放到哪种类型的系统,都能够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携带便利性,如φ76.6mm×88.8毫米大小及395克重量,以及51毫米长度及195克重量,不愁携带困难。
综上所述,小编建议,如果你对摄影充满热情,并希望你的设备能够长期跟上时代发展趋势,最终选择一款价格适中的高性能合适型号即可。如果你的预算有限,你仍然可以考虑购买入门级或中端配置的小巧型号,以此作为学习起点逐渐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而且请记住,每一步都是向前迈出的过程,不必急于求成,只需享受每一次创作过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