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芯片如何集成十亿级晶体管
回顾自1947年晶体管诞生至今,人类已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飞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晶体管的需求日益增长,以致于到了2022年,我们仍然渴望新的、更先进的晶体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技术和社会要求。
IEEE电子器件分会(Electron Device Society)在庆祝晶体管发明75周年时,举办了一场活动,胡正明教授及其同事们分享了他们对于延续摩尔定律发展的见解。胡正明教授坚定地认为:“是的,我们需要新的晶体管”,并提供了三个理由:
首先,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我们不仅能够实现高速通信、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还可能创造出未来无法想象的事物;其次,由于半导体材料使用效率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同时IC设计越来越小,对材料需求也逐渐降低;最后,即使理论上能量消耗可以进一步降低到今天水平的一千分之一以下,但我们仍需探索路径以达到这一目标。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胡正明教授强调新型晶体管将扮演关键角色。他指出,尽管研发新型晶体片面临经济和技术上的巨大挑战,但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类似的难关需要克服。
当前Fin-FET已经接近极限,因此业界正在转向环栅(GAA)结构,这种3D CMOS结构为芯片带来了性能提升与功耗降低。不过,这种新结构还面临短沟道效应的问题,一些研究者建议使用非硅材料如过渡金属硫化物作为通道材料,而英特尔则在展示一种全环绕栅极堆叠式纳米片结构,该结构采用厚度仅三原子层级别2D通道材料,并在室温下实现了双栅极结构开关。
此外,3D封装技术也是提升单个设备中晶体数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英特尔通过混合键合技术,将互连间距微缩到3微米,并且将多芯片互连工艺中的传统有机基质替换为无机基质,以适应不同厂商工艺要求。此举提高了功率密度和性能达到了10倍以上,以及与系统级芯片相似的互连密度和带宽。
英特尔预测,从2023年到2030年,将实现单颗芯片内从1千亿个晶体管扩展到1万亿个,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世界。但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并尝试各种可行性方案。